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有关精神疾病患者的负面信息:日常闲谈里充斥着:脑残、神经病、武疯子等流行用语,电视报纸上相关的不良社会事件也不断地被选择性关注和报道。所以,大家总是持着有色的眼光看待精神疾病患者。对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实施的防卫行为是否属于正当防卫呢?
侵害者是精神病人的情况下,不能实行正当防卫,只能实行紧急避险。特殊情况下对精神病人也可以采取正当防卫。《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一、构成正当防卫的条件是什么?
1、起因条件规定了在面临什么情况时可以进行正当防卫,即正当防卫的起因是存在不法侵害。
2、时间条件就是指什么时间可以对不法侵害人进行正当防卫。根据刑法规定,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即不法侵害已经开始、尚未结束。
3、在主观条件方面,防卫人在进行正当防卫时,主观上必须具有正当的防卫意图、目的。正当防卫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
4、在对象条件方面,根据刑法规定,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而不能针对不法侵害人以外的第三人进行。
5、在限度条件方面,进行正当防卫的时候,采用的手段、方式、力度和造成的结果不能过分。超过明显的限度,并且同时造成重大损害的,构成防卫过当。
二、正当防卫的特征是什么?
1、正当防卫是目的正当性和行为的防卫性的统一。目的正当性是指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的防卫性是指正当防卫是在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的时候,同不法侵害做斗争的行为。
2、正当防卫是主观的防卫意图和客观上的防卫行为的统一。防卫意图,是指防卫人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而决意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心理状态。正当防卫在客观上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人身或者财产的损害,因此具有犯罪的外观。
3、正当防卫是社会政治评价和法律评价的统一。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且客观上具有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性质。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