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才取得产权的房屋,应如何进行认定和分割?
你的位置:康鉴法律资讯 > 婚姻 > 离婚后才取得产权的房屋,应如何进行认定和分割?

离婚后才取得产权的房屋,应如何进行认定和分割?

时间:2024-11-29 12:25 点击:190 次
字号:

在目前畸高房价的背景下,房产归属问题一直是离婚案件财产分割的焦点和难点。那么,离婚后才取得产权的房屋,应如何进行认定和分割?

网友咨询:

离婚后才取得产权的房屋,应如何进行认定和分割?

浙江援手律师事务所童心喆律师 解答:

根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离婚时双方对尚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尚未取得完全所有权的房屋有争议且协商不成的,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

当事人就前款规定的房屋取得完全所有权后,有争议的,可以另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离婚时尚未取得完全产权的房屋,指离婚时夫妻双方取得的房屋所有权只是部分产权,不是完全产权,主要指夫妻双方根据福利政策以标准价购买的公有房屋。部分产权房屋是国家历次房改政策的产物,其突出特点为部分产权处分受到限制。

它可能是婚前或婚后购买的但没有取得产权证的公房。由于这类房屋涉及我国特殊的住房政策,又涉及职工单位的利益,住房不能上市交易,在实务分割中存在一定的障碍。这种离婚时双方尚未完全取得所有权的情形,如果当事人有争议且协商不成,可以按照《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一条的处理,即人民法院不宜判决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判决由当事人使用。当事人取得完全所有权后,有争议的,可以另行向人民法院起诉。

童心喆律师解析:

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以共同财产出资,无论首付还是全款,离婚后才取得产权的,都应当认定该房屋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只是离婚时因房屋未获得权属只能处理居住问题。具体分割此类房屋时,应当考量到如果按揭贷款的,离婚后有用个人财产偿还房贷的因素。

如果离婚后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或者全款,离婚后取得产权的,根据婚姻法的相关规定,此类房屋不属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财产,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这里区分的重要标准应当是出资的来源,而不是单纯以产权登记为离婚前还是离婚后为标准。具体举证责任的分配方,对离婚后取得产权的房屋,主张为共同财产的一方应当对房屋购房的出资时间、出资来源承担举证责任。

童心喆律师,法学金融学双学士学位,现为浙江援手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杭州市律师协会会员。初期专注知识产权领域,后转做民商事领域,包括合同纠纷、债权债务、建筑工程。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Powered by 康鉴法律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合作邮箱:tuolongfei@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