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精神病患者离婚怎么办?
你的位置:康鉴法律资讯 > 婚姻 > 间歇性精神病患者离婚怎么办?

间歇性精神病患者离婚怎么办?

时间:2024-07-01 12:57 点击:54 次
字号:

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在民法上被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类人想要离婚怎么办呢?

网友咨询:

间歇性精神病患者离婚怎么办?

湖北伟度律师事务所骆训力律师解答:

1、可以在精神病没发作,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协议离婚,对于夫妻一方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在其精神正常的时候是可以适用的,但前提条件是双方就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债务承担等达成一致的书面协议,然后双方同时到原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

2、可以提起离婚诉讼,通过诉讼的方式离婚。如因配偶患有精神病,导致夫妻感情破裂,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如果理由成立,经调解无效,人民法院可以判决离婚。

湖北伟度律师事务所骆训力律师解析:

关于间歇性精神病人的诉讼行为能力问题。间歇性精神病人属于无稳定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病情间歇期间,神志清醒,具有判断行为是非的能力。所以,对于间歇性精神病人其在精神正常的状态下,应当认定其具有民事诉讼行为能力,他可以作为原告享有起诉的权利和作为被告享有答辩的权利,不需要为其强行设置诉讼代理人。间歇性精神病人诉讼离婚时,无论其以原告身份还是被告身份出现,还是应首先鉴定其精神状态,看其是在间歇期,还是发病期,如果是在间歇期,那么就认定其具有完全的诉讼行为能力,可以自行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并承担相应在的义务。相反,如果病人处在发病期间,需要为其设置诉讼代理人,对已设定监护人的,应由监护人代理诉讼,未设监护人的,应按《民法典》规定的顺序指定监护人代理诉讼。

起诉法院判决离婚需要三到六个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我国公民提起的离婚诉讼,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应当在三个月内予以裁判。若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应当在六个月内裁判,但有特殊情况的,可以予以适当延长。

还要注意的是,必须对患有精神病的一方的生活问题做出安排,不能让其自生自灭,如精神病患者在离婚后,由其父母或有监护人照料或者在离婚后,仍有另一方给予照料,这样就可以离婚。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

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骆训力律师简介

骆训力律师,大学本科毕业,先后在武汉某法院,深圳某大型建筑公司任职,后转律师岗位,从事律师后处理了大量纠纷,包括劳动工伤,交通事故,婚姻,工程合同等各类纠纷,擅长通过细致认真的办案方式,获得一致好评。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转载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Powered by 康鉴法律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合作邮箱:tuolongfei@foxmail.com